天才一秒记住【兮心读书】地址:huida1982.net
次日早晨,陈崇义告诉陈瑾,他的手脚已经恢复了八分,就差两分,这两三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了。
陈瑾很激动,没想到才不到半个月时间,陈崇义的进步竟如此迅速。
但激动归激动,她也知道,老爸的治疗方案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。
陈瑾给他仔仔细细地把脉,发现他的双寸脉已经不再下陷了,而且总体脉象比以前有力,不是软塌塌的了。
陈崇义的身体这两天也出现了轻微的燥热现象,口鼻干,口渴,喝水量增多,晚上有时候有些烦躁,不能很快入睡。
陈瑾将艾灸停掉了,针刺在原来的穴位基础上,加上了头针的运动反射区。中药还是继续喝。
这样又治疗了两天,到了第三天早晨,陈崇义忽然问陈瑾:“我已经扎了半个月的针了,是不是可以停两天再接着扎?”
“怎么啦?才扎半个月就扎够了?”陈瑾反问道,“别人中风都是按月扎的。”
“不是,”陈崇义连忙解释道,“我感觉这两三天你给我扎针挺疼的,比以前的疼,能不能歇两三天再接着扎?”
“哦。”陈瑾恍然大悟,“那行,就给你放三天假吧。就三天哈!”
陈崇义如获大赦,高兴道:“行。”
他的病已经好了八成左右,就不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那么心急了。
但陈瑾给他放假,可不是为了照顾他的心情。而是她之前忽略了一件事,陈崇义的话提醒了她——他可能出现了经络疲劳现象。
经络疲劳现象是指在针灸临床过程中,由于过多重复使用同一穴位,或同一经络同一部位的穴位,或反复使用过重的刺激手法等,导致经络穴位疲劳而出现针感迟钝,得气困难,病情停滞或加重等反应。
引起经络疲劳的因素很多,总的来说是经络气血过度耗损,经络气血不足,导致经络穴位功能减弱。
主要表现为:一些穴位刚开始刺激时,针感明显,后来针感迟钝,得气困难;一些简单的疾病经针灸治疗,病势不减;某些疾病经针灸治疗病情好转,进一步治疗却疗效不好,甚至加重等。
这些以前许承跃就跟她说过,但由于自己治疗的病人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,她也没太在意,慢慢地忽略了这个现象。
老爸的情况多半是出现经络疲劳现象了。
陈瑾这么想着。
刚开始给陈崇义针灸,他的穴位很敏感,每个穴位都很容易得气,但越往后治,越难得气。
为了使针下得气,陈瑾的手法也不自觉加重了些,结果导致针感还没有痛感强,扎得陈崇义心里都有些怵针了。
给陈崇义“放假”的这三天,他的中药并没有断。
不用给他针刺,也不用艾灸了,陈瑾每天就多出很多空闲时间。
她就开始研究,这个黄芪用到120克的时候,真的需要熬两个小时才不会上火吗?
如果不需要两个小时那么久,最少需要熬多久才行?
于是在老爸“放假”的第一天,她稍稍地把煎药时间给缩短了10分钟。
当天陈崇义照常喝中药。陈瑾则有病人来找就看病治病,没人就自己看书。
到了晚上喝完三顿中药后,陈瑾问老爸这天有没有什么异常反应。
结果和平时一样,陈崇义一切正常,没有任何的异常情况出现。
第二天,陈瑾又减了10分钟的熬药时间。结果还是没有任何异常。
到了第三天,陈瑾再减10分钟,只熬一个半小时。
结果陈崇义上午喝了第一顿中药后出去溜达,过了半个小时左右,他就从外面匆忙回来,找到陈瑾。
“陈瑾,我今天头怎么有点儿胀?是不是要复发?要不你还是快给我扎上针吧!”
陈崇义一脸惊慌,担心不已,以为自己这两天没扎针,病情就控制不住了。
陈瑾有些心虚,为了免去老爸的担忧,只好老实交代。
之后,她再也不敢在熬药时间上偷工减料了。
她也记住了这个时间,生黄芪用到120克,至少要熬100分钟,才不会上火。
至于超过120克的量,熬药时间大概还要往上加……
休了3天假的陈崇义,重新接受陈瑾的针灸治疗。
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经络疲劳现象,陈瑾给陈崇义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。
针刺和艾灸间隔着做,扎一天针,做一天艾灸,而且针和灸不取重复的穴位。
六天为一个疗程。做完一个疗程后,休息四天,再进行下一个疗程。
这是经过和许承跃商议后制定的新计划。
许承跃曾经跟她说过:“出现经络疲劳现象后的应对方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病人休息一段时间,让经络穴位恢复气血,在后续的治疗中,也要减少对同一部位同一穴位的连续刺激。”
又经过查阅相关资料,陈瑾最后总结出,如果是急症、实证的话,可连续针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